第三五零二章 相马之术(求票票)-《秦时小说家》
            
            
            
                
    第(2/3)页
    “秦国!”
    “中原的乱象,无论是什么结果,对秦国来说,似乎都是好处。”
    “楚地,也差不多。”
    “静待以观,是需要的。”
    “且看看那些人会如何做!”
    各方都要壮大己身之力,又有楚国王族血脉的引子,又有一些人要悖逆楚国,秦国又要施展小动静。
    秦国!
    咸阳之内,不动如山。
    中原楚地,已是潮涌不断了。
    嬴政。
    他倒是安坐高位了。
    早晚有一日,要将家国之仇还回去!
    ******
    “胡亥,坐!”
    “还好,还好!”
    “去岁外出为事,历时半年多的时间,一晃……还真快。”
    “事情做了不少,有不错的,也有寻常的,也有不足的,幸而……父皇没有苛责之言。”
    “还落下不少奖赏。”
    “胡亥,一路上若是无你,诸事还真不好说。”
    “那些奖赏……我已经让人挑选出一半了,待会直接送到你府上!”
    “……”
    归于咸阳,途中是有些忐忑的。
    不知道父皇会对自己此行有什么评价,是夸赞?是责备?是其它一些事?
    难猜!
    着实不好猜。
    自觉……齐鲁之事,做的还不错,若非中原之事,齐鲁之事可以做的更好,当可肃清整个齐鲁。
    将扶苏当年没有做到的事情做好。
    做的圆满。
    谁曾想,中原突然出现那样的大水,还酿成莫大灾祸,波及大半个中原之地。
    诸多郡县都陷入汪洋水势之中。
    自己!
    根本没有料到会有那样大的灾情,尤其还持续那么长的时间,以至于前期做的一些规划,可用不多。
    以至于耽搁了不少事。
    以至于酿成了一些不好后果。
    ……
    然!
    后来,自己调整过来了,同那些郡守将郡县之地一一梳理着,结果是向好的。
    总算是将灾情稳住了。
    随着雨势的停歇,救灾治灾也在有力推进。
    为了保证中原治灾的贯彻,自己甚至都不敢提前回咸阳,哪怕是帝国新岁到了,都没有提前回去。
    直到可以安心了,才缓缓回去。
    胡亥,还专门滞留中原数日,将另外一些事情安排妥当。
    胡亥!
    这一路上,若是没有他,自己许多事情绝对不会推进那般顺利,绝对不会那么轻松。
    胡亥。
    真是自己的臂膀。
    甚好!
    甚好!
    自己没有看错人,他真的很不错。
    这一次回咸阳,父皇对自己还是有一些夸赞的,苛责、训斥并无,心中更为安稳。
    尤其,从母亲那里有闻,父皇对自己在中原的手段,总体还是满意的,面对中原灾情,非真正历事的老城干练之人不可速速为之。
    虽有不足,后面补上了。
    就怕知道不足,还不知进益。
    此般,一颗心更为顺畅些。
    对于少府落下的奖赏之物,合该有胡亥一份,当有他的一份。
    “嘿嘿,那是我份内之事,兄弟太客气了。”
    “太客气了。”
    “随兄弟外出为事,沾兄弟的光耀,我也得了一些奖赏。”
    “至于兄弟你所得的那些奖赏,不可大肆开销,当花在更为关键的地方。”
    “兄弟你身边的可用之人还是不多,若可……当在两大学宫、咸阳搜罗一些人才为用。”
    “那时,就需要财货了。”
    “咱们在中原搜罗的一些人,小才之人不少,大才不多。”
    “而大才之人,才是更加重要的。”
    “兄弟的财货,当花在那些人身上!”
    “……”
    坐于咸阳城南市的乌氏居中,案上摆满各式美味吃食,虽不如天然居,也比以前好多了。
    天然居,人太多了。
    这里相对安静一些。
    亲自为公子高斟倒一杯酒水,胡亥笑语不断。
    奖赏之物分给自己一半?
    连忙摇摇头,继而左右看了一眼,劝说一事。
    “哈哈,无妨!”
    “无妨!”
    “有功必赏,这是必须之事。”
    “胡亥,不得推辞。”
    “不能推辞!”
    “至于财货之物,我还是有一些的,阳滋姐姐前儿还送了我一箱子好物。”
    “阳滋姐姐的东西,你知道的。”
    “比少府的东西还好。”
    “我也挑选了几件,汇入奖赏,一并送你。”
    “……”
    “人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