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更过瘾-《亮剑之小兵穿插》


    第(2/3)页

    不过这种m30火箭炮它射程短,误差大,命中率低,参谋们与专家讨论决定,把3号和4号改装坦克往后面撤下去一些,放在距离山顶阵地2500左右的地方,此处已经接近了m30火箭炮2800米的极限射程了。

    尤其改装了更厚更坚硬装甲的3号战车f型,又称为三号突击炮f型,火炮系统已经从75毫米24型,升级成了75毫米43型,1942年9月份首次投入战斗时,与苏军t34正面硬刚,打出来22:0的骇人记录!

    为了让低迷的士气尽快恢复,保卢斯批准了参谋部的方案,调了5辆3号突击炮f型过去,试图扳回一局。

    堂堂一个上将集团军司令,居然关注这么一个屁大点的小山包,实在是,堕落。

    站在沙盘前面,保卢斯觉得自己简直个搞笑。

    已经是深夜了,指挥部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热闹无比,不断有参谋放下电话后跑到地图上做着标记,对战况实时变化进行更新。

    相对于全城其它区域而言,马马耶夫岗却是寂静无比。

    为了避免下午在集合区遭到苏军炮火团灭的事件发生,德军晚上只是安排了警戒哨、探照灯和照明弹,防备苏军夜间反扑。

    3号突击炮f型打头阵清理苏军正斜面炮火,然后步兵一鼓作气收复,这个方案准备明天早上实施。

    为了确保作战方案成功,明天一早德军还会派出一支空军部队对该阵地进行轰炸。

    空军的起飞时间就定在日出之前,这个时段安排,是由于斯大林格勒上空的“绝对制空权”已经被苏军夺走了。

    所谓“绝对制空权”,大概意思吧,就是纯粹数量优势。

    之所以整得这么拗口,是因为在某些技术细分领域,在某些时段,德军还保留着空中优势,就比如说依托“死神之镰”洛伦茨波束导航系统的夜间航线和轰炸指引。

    技术问题就不详细描述了,总而言之,这是德国人在民航盲降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一套夜间导航系统,由此揭开了德国与英美之间电子对抗的帷幕。

    这套夜间导航系统虽然早就运到了斯大林格勒,但一直也没有启用,原本这个系统是为了精准锁定并轰炸苏军高级军官指挥部的,但是仗打成这个样子,谁能知道苏军前敌指挥部在那个犄角旮旯里!

    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这么高级一套玩意,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使用,是用来去炸掉几个侧打倒打火力点的重机枪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