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未尽。-《明末最强钉子户》
            
            
            
                
    第(1/3)页
    崇祯三年九月十二日。
    晨曦初现,大地被一层薄薄的雾气所覆盖。
    清军从锦州全线撤退的动静,如同一阵秋风,迅速席卷了整个战场。
    不仅长泾堡的清军,连同锦州城下的驻军,以及杏山附近的满蒙清兵,也全部开始了撤离行动。
    总兵刘继虎等人,抓住了这一时机,迅速行动,收复了仅剩残垣断壁的大兴堡与青东堡。
    清军的撤退,瞬间引起了明军的高度重视。
    众官员和将领们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在温越的极力主张下,明军集结兵力,展开了追击。
    然而,这追击更像是双方心照不宣的游戏,保持着至少二十里的安全距离,彼此戒备。
    如同两只小心翼翼的野兽,不敢轻易靠近。
    清军以尚有兵力的多尔衮等旗断后,缓缓撤退。
    明军则步步紧逼,沿途胜利收复了长泾堡、小凌河堡、大凌河等堡垒。
    九月十三日,皇太极躺在锦车之中,目光空洞地望向窗外。
    大军渡河的场景如同一幅画卷,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大凌河上,无数浮桥已经搭建完成,清军人马络绎不绝,正跨过河面,向着对岸前进。
    与出征时的雄壮气势不同,眼前的清兵个个垂头丧气。
    许多伤兵更在寒风中,发出阵阵哀鸣。
    他们中许多人因铳炮而受伤,那种痛苦难以言表。
    加之清国医术落后,缺乏足够的医疗条件,许多伤兵在未来的日子里,将饱受痛苦,走向死亡。
    他们的眼神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与最开始围困锦州时的意气风发形成鲜明对比。
    大败而归,对所有清兵来说,心理上的打击和挫败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皇太极一直向外呆望。
    他的尾辫已经全白,面容苍老。
    仿佛一夜之间,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触景生情。
    “温越,温越啊!”
    躺在锦车上的皇太极,突然又呕出一口血状块。
    “咳咳咳……”
    随即便咳嗽不止,最后脑袋一歪,晕死过去。
    “皇上,皇上!”
    周边清臣见此,都是大惊失色。
    ……
    崇祯三年,九月十八日。
    烽烟暂歇,辽东的战事告一段落。
    在监军王恩宠的主持下,众人将战利品与军功的分配瓜分。
    当然,众将们在欢欣鼓舞之余,不忘派遣探骑追踪敌踪。
    得知建虏主力已从右屯卫撤离。
    洪承畴、祖大寿等将领决定返回锦州,前往女儿河等战场,为牺牲的将士们祭奠。
    此役,明军损失惨重。
    青牙军也是伤亡人数高达五千,其中战死者超过二千五百。
    温越决定在伊家岭下和长岭山建立祭坛,以此纪念亡者。
    九月二十日。
    哨探回报,建虏完全撤走。
    于是,留下部分官兵驻守新收复的领土,大军浩浩荡荡返回松锦,准备为阵亡将士招魂。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女儿河北岸,白幡如林,唢呐声苍凉而悠远,直冲云霄,久久不散。
    二十一日。
    大军各部各军,汇在一起。
    共同举行最大沉重的招魂仪式。
    在李鸣负和左显光的捐躯之地。
    众人面色沉重,许多人痛哭失声。
    这场庄重的招魂祭拜,十数万士兵参与。
    也有无数民夫的目光被吸引。
    对于这些民夫而言,他们的辽东之行,本是一次服役之旅。
    许多人选择留下,不过是用生命换取微薄的酬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