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帝本以为速战速决的反叛,并没有按着他希望的那样进行。而是越发激烈,江南一带,几乎已经乱了。 盛宴铃心里着急,她的一家子老小都在岭南。岭南王带着兵平叛,其中必定是有自己阿兄的。再者说,昭昭和黄少爷应该也去了岭南一带,怕是要被殃及。 还有申池。他还在岭南为不雨川老大人守墓呢。 再者就是宁朔。她此时此刻是恨毒了皇帝。你还以为什么事情都在掌控之中,好嘛,晋王这回给了你一个大的。 可把三哥哥也搭进去了。这些日子,姨母带着她们几个天天烧香拜菩萨,就求个平安。 本来家里烟雾缭绕的,宁国公先还说了几句,后来战况不对,他自己也加入了烧香大军,一起来就要拜三拜。 朝堂之上,皇帝越发暴躁。这场战事一直打到十二月,冀州是收服了,但是军队和百姓们走了大半,成了空城。 晋王带着大部分的军队往南边走,准备跟南边的叛军汇合。 然后,本来要来支援的北边援军来不了了,边国兵临三万大军,说是护送皇架来边境巡边,虽然没有攻打之意,但边境之军不敢走了。 皇帝大怒,“这个竖子!竟然还连同外面的人来谋划自家的江山。” 然后让所有的臣子上言出策。 主意肯定是有的。 比如说,晋王妃等人被抓去皇宫跟皇后关着,便有人提议将晋王这一家子都推到城门口上。 “要是晋王不愿意投降,便一个个杀掉。” 出主意这个人立刻被贬官了。所有人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可以杀晋王,但绝对不能涉及晋王家人。 有官员不理解。你儿子都反叛了,死了这么多人,你还护着他的家人,那是死去的将士们怎么能服气呢? 何况,你就算把孩子留下也行,那也是你们家的骨血,但皇后和晋王妃还能活着算什么? 怪不得晋王敢这样反派,原来是知道你不会伤害他的家人呀。 反正是有人不满的。可是,不满也没人敢说了。 宁国公和宁朝也一日比一日晚回来,他们几乎都留在衙门过夜,栗氏便带着人给他们送吃的。 盛宴铃跟着一块去的。如今世道不太平,她们出门也跟了许多护卫。但是只有千日做贼的,哪里有千日防贼的。 过了年,晋王开始反攻,竟然带着兵一路又打到了冀州。 宁朔和其他的将军们紧跟其后,京都立刻援兵,准备两面夹击。 战争到了关键的时候。 又过了一段日子,晋王留了大军在冀州,自己带着一队兵来攻打京都了。 冀州城被破,叛军被杀了大半,援军往京都而来。 晋王往京都城里投了火。整个京都靠近城门的烧了起来。 皇帝终于知道自己把晋王看得太低了。 他提着刀,想要亲自过去应战,被大臣们拦住。 此时此刻,也不用别的人提,皇帝自己将皇后和晋王妃一家挂在了城门口。 虽然没有杀,但意思也很明显。 两边僵持起来,而留给晋王的时候不多了。 关键时候,皇后用一把刀把自己了结。城门口的将军愣了愣,就这么一下子,就给了晋王机会,攻入了城门。 但晋王妃一家子也没有留住。兵荒马乱之际,也不知道被什么人杀了。 鲜血横流。 晋王悲痛万分,却也没有半分办法,只能继续往前面杀去。只是他的兵死伤过半,明眼人都知道保不住了。 何况他还没有攻入皇宫。 然后有将士说,宁朔已经带着援军进了京都城。 晋王知道大势已去,稍微一琢磨,道:“那我们就去做最后一件事情。” 他带着去攻皇宫。其他的地方都不打了。 哀兵必胜,还真让他打了进去。 在这期间,宁国公府一家子早就进了皇宫,又或者说,有头有脸的都在皇宫里。虽然有些人觉得皇宫也有危险,还不如待在外面,但最开始叛军入城的时候,确实是皇宫最安全。 栗氏想来想去,还是带着孩子们进宫了,就住在东宫,一直没有出来。 晋王攻入皇宫,皇帝气急败坏,指挥着人上阵杀敌,又让宁朔等回来的将军快些进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