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三春七夏》


    第(2/3)页

    “那你选吧,什么样式的都行,挑个喜欢的,我送你。”

    “为什么餐盘不送,装饰品就送?”江意睁大眼睛,“诶,不对,你说送就送,能做主吗?”

    小七正好从后面走过去,一听这话笑了,恭恭敬敬对徐清叫了声老板娘。夏阳和梁梅都是一喜,忙问她是什么时候的事。

    徐清被他们几个小孩闹得脸红,一人塞了一件小玩意才堵住他们的嘴,还说如果是想收藏的话,她愿意送,是因为他们眼光好。

    江意撇撇嘴,不甘被收买,死活要自费,徐清就陪她挑,千挑万选最后选了一只青花窄口公道杯,店里最便宜的。

    夏阳对她打肿脸充胖子的傻样笑个不停,江意脸红,对着他猛捶。

    几人在花厅坐下喝茶,说起公司的事,难免提到廖亦凡,原先的非议卷土重来,原创作者们联名给他寄去律师函,目前他一身是非,工作也不大尽心,估计离开洛文文是早晚的事。

    江意小心观察徐清脸色,发现她漠不关心,咬了咬牙,忽而觉得没劲。离开时她悄悄和徐清道歉,说了句对不起,徐清什么都没说,只是朝她笑笑。

    几人离开后,徐稚柳来到她身边。刚才看她向几个小孩介绍餐盘,提起釉上彩、釉下彩,高温瓷和釉料成分时,语态自然,手法娴熟,颇有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宽慰感,想到又觉好笑,明明她比他年长。

    “一个人傻笑什么?”

    “有没有时间陪我出去走走?”

    徐清看天色,午后转阴,乌云挂在天边,不知要不要下雨。

    “现在?”

    “你有事?”

    “没事。”徐清弯腰收拾桌上的残局,动作略顿,“不如等天晴?”

    徐稚柳淡淡一笑。

    她并不看他,转而想了想:“等我进去拿把伞。”

    “好。”

    程逾白还在和钟沅说话,徐清没有跟他打招呼,匆匆跑进作坊,从房间出来时经过工作台,瞥了眼角落里的春夏碗。

    她脚步一顿,才要过去,就见门前出现一道身影。

    “等急了?”她收回视线,“你想去哪里走走?”

    “老街吧。”

    梁佩秋目光一错,随她转身。两人离开一瓢饮,沿着老街往古渡头走去,沿路可以看到旧时的戏台、茶楼,码头和长长的烟囱。

    这条路他们走过许多次,每每他心情不好或是想家时就会来这里,脚下的每一块砖,每一片土地,仿佛都在帮他追忆往昔,思念故友。

    曾经炮火连天的历史已经过去了,遗迹上部分可见弹壳的印迹,于是得以保存下来的旧物就更有故事。那种味道难以描述,尤其是当少年人穿着长衫行走其间时,就好像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朝代。

    徐清想起小胖生病那一晚,也是个雨夜,他奔走在昌江边上,不停寻找曾经的痕迹,他和小梁听过的戏,喝过的茶,吃过的美食,走过的渡口,回望过的月色……他不停地奔走,声音嘶哑,喊道母亲,阿南,为什么他回不去了?

    那是个雨夜。

    斑驳旧影一幕幕从眼前掠过,徐清抚着胸口,随他往前走,尔后停在一块残碑前。残碑还是当初的样子,只露出一角,又被泥水冲埋,无人问津。

    徐清看着上面的记载,梁佩秋,字青芽,浮梁瑶里人氏,能诗善书,毕生从事陶瓷工艺,诸器皆佳,人称“活火神”。深受乾隆皇帝赏识,被破格擢升为九江窑务副官,协同主事监理窑务……一生功绩,无以比拟。

    若徐稚柳不死,这块残碑可会易主?

    徐清想到这点,又抬头看天,乌云离得近了点,依稀能听到隆隆雷声。她收回视线,再看身边的少年。

    少年乌发不再,一头银雪,似冬凛冽。她心下惶惶,忽然开口:“我好像忘了和你说谢。”

    “谢什么?”

    少年转过脸来,她撞见他眉眼间的笑意,猛的一震。

    “谢、谢你和我讲完剩下的故事,我知道你是在帮我们。”

    “你我之间,何必言谢。”少年收回目光,蹲下身,从残碑下捧出一抔土,问她,“我可以带走吗?”

    “你要带去哪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