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极品小老板》


    第(2/3)页

    在韩国呆了将近半个月,把野蛮‘女’友约出来偷了几次情,和蔡妞也做了几次“坏事”,有一次,在请几位熟人吃水源烤‘肉’后,还把那位孙艺珍约了出来,共度了一次良宵,男‘女’之间就是这样,一个巴掌拍不响!

    ....

    12月上旬,华夏李呆在了西京,他得去瑞典参加诺奖的颁奖大会,常温超导技术被评为百年来物理学界第二大影响力的发现,华夏李不得不去参加,这一次,中央政fǔ还特意派了一个以副总理为首的代表团代表华夏去参加这次颁奖大会。

    华夏李呢,也把大‘女’儿梦来和大儿子诺之带上了。

    的确,被不少华夏民众猜对了,华夏李又放一次血了,不仅当场将属于自己的那份奖金捐掉了,而且大会过后,又捐出去了100亿美金...

    ....

    12月底,华夏李回到了沪海,两位情人陆续分娩,织雪给他添了个儿子,取名为李东来,意思为她的母亲是从东边的国家来的,姜依婷生了个‘女’儿,取名为李嘉...

    ....

    2014年过去了,是华夏李名利双收的一年,福布斯的权力排行榜第一次将他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华夏和美国的国家元首。

    至于富豪榜,更不用说了...

    ....

    蓝茵系的几大公司,已经站得很稳了,华夏李不用‘操’多少心了,但2015年还有几件大事值得他去关心,头等大事当然是两位老婆的分娩了。其次,就是绿能集团推出的第二代多晶体硅技术。再次,就是蓝茵智能的“诺亚号”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成功,这代表着不出意外,2016华夏的超级水利工程将开工。最后就是香江的填海造地工程在年底竣工,蓝茵飞行器可以获得最初的计划的土地,生产民用飞船的生产线将在2016年到2018年之间完成。

    还有诸如极高频极宽带的军事通信卫星上天...

    ....

    华夏李的财富在不停地增加,他的责任也在不停地增加,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蓝茵电子的每股净利润比上个年度增加了3%,增长幅度继续放缓,出乎外界的意料之中,没有人会认为蓝茵电子不行了,因为如果这家公司不行了,那代表着世界经济将出现问题。

    蓝茵电子净现金储备达到了8300亿美金,比上个年度增加了800亿,年终奖依旧是48个月地发放...

    外界已经把蓝茵电子评为“富翁制造公司”了,的确,据说在小日本,有2014年初开始运营的医疗电磁针的分厂,这家工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招聘了将近200名员工,这200名员工2014年元旦前的“冬季奖”被评为日本有史以来最高的。在日本,“冬季奖”就是年终奖,丰田公司的冬季奖以往是名列前茅的,差不多1万5千美元左右,但蓝茵电子给普通员工的是高达40万美金的税前“冬季奖”,据说,这成了全日本在圣诞节前的一条大新闻!

    但也有评论道:40万美金或者更高的冬季奖,相比这里的员工每人创造的利润来说,不多,200人,包括管理层,发放的奖金加起来没有超过3亿美金,在2014年年度,这家工厂在日本销售了将近3万台医疗电磁针,销售额高达300亿美金,净利润额为90亿美金...

    的确,日本人都是工作狂,蓝茵的这家工厂,据说是全球所有医疗电磁针工厂里,效益最好的一家,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员工都能踊跃加班,毫无怨言。

    在这个时空的2014年,小日本的人均税前收入为6万美金左右,这比华夏李前世的2010的3万5千要多了将近2万5千美金。一些效益好的日本本土企业,比如两大汽车公司,普通员工的收入大概也超过不了12万美金。所以,蓝茵的医疗电磁针工厂的冬季奖不成为新闻就稀奇了。

    于是,日本的大企业就纷纷开始钻研为什么这家工厂能以200名员工的规模,创造高达300亿美金的营业额...

    很简单就能够发现,这家工厂的自动化程度简直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工厂内的一些运输车辆都是无人驾驶的,一条生产线只需要四个员工来维护!

    两大汽车公司自觉是学不来的,要学也可以,就必须先裁掉95%的员工,可如果真敢这样做,那必将引起日本社会的巨大震动!

    于是,许多大公司哀叹:已经追不上蓝茵电子了,一家没有历史包袱,有了庞大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有了高达8000亿美金的净现金储备,这家公司已经可以屹立不倒了...

    的确,已经绑架了日本经济的几大汽车和电子公司,要学蓝茵电子的员工‘精’简政策,难啊。它们这个时候想的不是怎么追求最大利润了,想的是维护日本社会的稳定了。

    但话说回来,小日本不敢这样裁员,不代表有冒险‘精’神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敢,比如,美国的福特汽车终于下定决心表示要和蓝茵汽车合作,修建最新的高自动化生产线,这种生产线,比目前福特有的生产线效率提高了40%,而员工却可以减少80%,只不过这种生产线的投资是传统生产线的4倍!

    4倍就4倍嘛,这有什么关系,福特公司的老板一次对高管们道:长远来看,用机器总比用人划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