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打仗要注意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是人,另一方面是装备。工部下属的铁匠铺和作坊都开始全面转为打造武器盔甲,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铁匠铺还在继续生产农具和工具。高炉中流出来的铁水含碳量少了许多,勉强可以称的上是钢。但是这种钢用来做农具还行,却不能直接用来制造武器,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才能变成合格的武器和盔甲。 城外的铁匠铺中炉火昼夜不停,每天都有叮叮当当的声响传来。不过城内城外的人们都已经习惯了,刚开始还会觉得很吵,现在却已经是习以为常。为了提高披甲率,陈诚对盔甲做了进一步的简化,除了正中间的两块是用反复敲打的钢板做的之外,其他的地方能省则省,这样不但能节约钢铁,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约工时,适合给士兵们大量装备。 当然,头盔还是要做的厚实一点的。 将各项工作交代下去之后,陈诚便又开始了重新设计新的纺织机械。在连续画了四天的三视图,又用了十天将机械制造出来后,新的机械设备和旧式的纺织机器比起来,效率提高了三倍多。若是熟手,这个倍数能放大到五倍。 虽然还没达到陈诚所期望的效率,却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了。于是工部下面又新成立了一个织造局,和之前的木材厂和煤炭厂等工厂运作方式一样,官府出技术和一部分资金与人手,剩下的分给了以阎忠为首的各级官员,不过大部分的小股东只有出钱出人的份,还可以在每季度一次的审查中参与监督,却并没有直接参与管理的权利。 纺织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很高的产业,陈诚并不打算长久地由官府直接进行管理,等到三四年之后,便会将这些产业分发出去。一方面是用利益拉拢军中将领和地方豪强,另一方面,是因为纺织业虽然利润很高,但是也需要大量的人力。 现在凉州是豪强林立,各家的部曲成百上千。与其要花费心思将豪强士人手中的人力解放出来,不如直接让他们参与到生产中去好了。先吃下第一波红利,再将机械设备卖给治下豪强,吃下第二波红利。等豪强养肥了,再来一次技术更新换代,把豪强们再收割一遍,还不是美滋滋? 要知道,韭菜不去割的话,是长不快的啊。 为了能够多吃点红利,陈诚还专门跟阎忠讨论了一个时辰,颁布了一条名为《专利法》的新法律,以保证在日后每次推出新的纺织机械,都能再挥动一次镰刀。现在主管立法的中书省根本就没人,他跟阎忠一合计,新的法律就弄出来了。 陈诚一边思考着如何更有效率的挥舞镰刀,一边用锤子将最后一颗钉子钉下,对着周围的工人和少年学生道:“好了,我宣布,咱们凉州的第一台车床就此完工!” 边上的工人和学生们都一起欢呼起来,他们是在第一线参与生产的,自然知道这么一台机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一名少年学生大声道:“老师,让我先来试试!” 说着,他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瞧这刀架,瞧这齿轮,这就是力量啊有木有? 在众人都在围观车床的高效工作时,几名少年却是挤出来,对陈诚道:“老师,我们还想去读陆军小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