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英雄纪 2/3-《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


    第(2/3)页

    陈诚笑道:“要不是你带兵镇守河套地区,遮蔽了我们的侧翼,我又怎么敢尽起西凉兵马,东来与敌人决战?我已经在长安为你准备了宅邸,徐将军先歇息一晚上,明天我再为你接风洗尘!”

    在徐荣之前,傅干刚刚述职完毕,去了洛阳上任。陈诚连续几天没有去处理政事,就在未央宫中宴请他们。之前是傅干,现在则是徐荣。酒宴上,陈诚对徐荣道:“本想让你接替子龙主管牙兵的事情,也好在长安休息几年。但是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你才能对付了曹操。”

    徐荣慨然道:“大丈夫但恨功业不立!现在天下大乱,正是我辈用武之时。臣去河南,必定为主公击破曹操!”

    陈诚摆了摆手,说道:“曹操的兵力现在虽然大部分都陷在了徐州,但是我们也没办法往兖州派出大军。徐卿去了河南,只要守住成皋和荥阳就行,至少也要守住虎牢关和洛阳。其他的事情,等到秋收之后再说。”

    皇甫嵩病逝之后,其子皇甫坚寿将遗体送回了凉州老家,然后被陈诚夺情,拜为黄门侍郎。这时候皇甫坚寿也在宴席之上,却是和其他人的兴高采烈,意气昂扬不同,显得郁郁寡欢,并且面带戚容。

    陈诚瞥见了皇甫坚寿与宴会的欢庆气氛格格不入的样子,沉吟了片刻,端起酒杯,走过去说道:“我已经向天子上表,追封皇甫公为骠骑将军。等你在长安住上一年,处理好家中的事情后,便让你去统帅皇甫将军的旧部,却不知足下意见如何?”

    皇甫坚寿见到陈诚过来,起身下拜,说道:“家父在世时,曾再三告诫:不许皇甫家的子孙再带兵打仗,大将军的美意,在下只能心领了。”

    “哦,这是为何?”

    皇甫坚寿说道:“家父曾言:三代为将,其无后乎?又曾说过:他带兵打仗,杀戮极多。虽然是为国效力,不得已而为之,却是时常心中不安。因此在去世前,再三叮嘱,不许后人再领兵上阵。”

    陈诚心中震动,他以前一直认为皇甫嵩虽然用兵的本事独步天下,但是后来却是失之于迂腐和顽固,兼且对皇甫嵩曾经下令屠杀了几十万黄巾降兵的事情而心有不满,认为这个人太过冷酷,所以心中是一直不怎么喜欢他的。

    但是没想到,皇甫嵩居然会留下“子孙不得带兵上阵”的遗训。陈诚心潮起伏,追思皇甫嵩波澜壮阔的一生,不由得呆了。良久,他长叹一声,说道:“皇甫公威震天下,用兵之能,天下无人能出其右。今虽仙逝,亦当记录下生平事迹,使后人知道,我汉家有皇甫公这样的英雄。”

    他转过头来,在大殿中找了一圈,对王粲道:“仲宣,过来一下!”

    王粲现在是礼部侍郎,因为大将军厌恶一切复杂礼法的缘故,他过的很是清闲,每天应卯之后,不是跟顶头上司蔡邕闲聊,就是在公署中钻研“陈学”,简直是不要太舒服。

    听到陈诚唤他,王粲向边上的人告了声罪,带着酒气走了过来。到了陈诚身前,他长揖到底,然后直起身子,问道:“主公可有什么吩咐?”

    作为这个时代少有的文化人,王粲对陈诚是十分佩服的。原本的中国文化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形成了固有的了流派和脉络,后人不过是在原本的道路上修修补补而已。而陈诚捣鼓出来的“陈学”则是另起炉灶,将原本的知识体系全部扔到了一边,重新挖了一个源头出来。

    王粲自小聪明,家传的经学早已经钻研得十分透彻。但是在接触了“陈学”之后,立刻就将经学扔到了一边。在新的知识体系面前,“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简直就是小孩子的把戏,完全不值得一提。

    他甚至接受了关中流传的“大将军是神明在世”的说法,认为陈诚即便不是神明,那也是远比孔圣更伟大的存在。

    陈诚对王粲道:“听说你在写一本叫做《英雄纪》的书,但是太过简略,我派些人给你,务必要写得详实一些。这位是皇甫嵩将军的公子,你跟他好生谈谈,将皇甫公的事情都写下来,也好传之后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