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只能看见最前方的棚顶。饶是这样,流民们也激动不已,脚程快的人已经急不可耐地冲了上去,一时间尘土飞扬。领到粥的人回来说,是按人头发放,连小孩也能得到半碗。 最外围,程夫子等人围在一起,经过一番商议。林高月和王光珍留在原地,照看三只牲口和剩余的物资,其他人都去排队。 一道身影在原地踌躇,原来是李茹。她的双手捏着衣角,不时地回头张望。经过上次的事件,她如惊弓之鸟般,不敢离开小宝半步。 林山财拉了拉她的胳膊,低声道:“茹娘,你站到前面去,等会儿能早点儿回。”李茹点了点头,应了一声,然后加快了脚步。 为了避免上次的惨况,林高月骑在王光珍的脖子上。大白兔和大黑驴一左一右贴在他们身边,骡子一脸迷茫地抖了抖身体。 向远处眺望,四周都是巡视的士兵,几道模糊的身影伫立在城楼之上。 突然,林高月大声喊道:“落三哥!”双手仿佛无意般遮住了王光珍的眼睛,同时,对统宝说道,“兑换三十斤粟米,把二十二个馒头取出来,一起放进竹筐里。” “放好了哦,小月。” 大白兔感觉到突如其来的重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哼,为了糖,它忍了!不然早就尥蹶子不干了,这不是欺负驴吗? 在王光珍的视线里,不过是一瞬障目。他踮起脚尖,仰着脖子寻找:“小宝,侠士呢?” 林高月随手指了指,老实地说:“我也不知道呀,刚见他放了什么在大白兔那里,就像一阵风一样消失了。”哈哈,还是光珍叔好忽悠呀! 闻言,王光珍走近竹筐,翻找了起来。“啊”得一声惊呼,他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左右瞧瞧,见没人注意,才松了口气。 老天爷呀,他们多久没吃干粮了?要不是人多,他可真想跪下来,给恩人磕个头。 粥棚处,轮到程夫子时。他拱手笑道:“向小哥请教一些事。”尽管这位中年男子看起来较为冷漠,可据他观察,其他摊位的粥远不如眼前的浓稠。 对方见他一副读书人的模样,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男子并非等闲之辈,而是方城于家的二管家,于家布行遍布裕州。并且,知州的小舅子与于老爷乃是连襟,这使得于家在裕州的地位少有人能及。于老太爷更是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各地慈幼局的衣物,大多得益于于家的慷慨捐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