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约在赵祯眼里看来,章衡去邕州给大宋扎紧篱笆只是次要,而章衡为了抗衡交趾而将邕州发展起来之事才是真正的大事。 而在韩琦等人眼里看来,章衡就是被流放去边陲,想要立功搞出来的事情,而这所谓的功劳,也只是小儿科罢了。 而韩琦等人搞的事情,不过是想给章衡添添堵而已,没有想着当真能坏了章衡的前程。 毕竟,在大宋君臣看来,交趾,边陲小国罢了。 好嘛。 章衡撇撇嘴,也乐得轻松。 反而是曾公亮接下来说的事情,反而是当今朝廷中的大事! “……范相公在就职途中病逝,令人悲叹,可人去了就去了,总得留下点身后名。 按理来说,以范相公的操守与影响力,上一个文正的谥号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可范相公之前庆历新政之事着实也是得罪了人,尤其是江浙那一带的官员,正是范相公下手清洗的。 所以他们反对给范相公上这样美好的谥号,当然,他们没有敢睁着眼睛说瞎话,给范相公上一个太差的谥号,但却只愿意给次好的谥号。” 章衡诧异道:“范相公庆历新政虽然不成功,但也不算是过于得罪人,而且现在欧阳公、韩琦等庆历旧臣还在呢,他们如何就敢对范相公的谥号有阻拦之心的?” 曾公亮摇摇头道:“与去年夏相公的谥号有关,去年夏相公病逝后也是讨论谥号,与夏相公相近的人建议给与文正的谥号,尤其是韩琦与宋庠为首,他们都是夏竦提拔起来的,所以力主文正之谥号。 而官家也有意将“文正”这个谥号给夏相公然,而,朝堂之上的有人可不认为夏竦在做官做人上对得起“文正”这两个字……” 章衡点点头,刨除他与夏竦的仇怨不谈,他也不认为夏竦就值得一个文正谥号。 “文正”意味着这个人接近于完人,而夏竦的口碑不佳。 他治家不好,家事闹得满城风雨;他进取心极强,喜欢交接同僚来增强自己的势力;他不孝,丁忧期间悄悄回京城,为自己起复做准备…… 也就是说,夏竦这个人多方面有问题。 所以大臣们纷纷给宋仁宗上劄子,反对将“文正”作为夏竦的谥号就可以理解了。 而反对的众人中,司马光反应尤为激烈,多次进言反对,“文正是谥号之中最高的评价,即使以周公之才,尚且不可取得,夏竦断然不可取此谥号”。 因此,赵祯只能选择退让,将夏竦的谥号改为“文庄”。 “……而反对将文正谥号给范相公的人认为,如果夏相公都不值得文正二字,那么夏相公提拔起来的范相公,如何就值得文正二字!” 范仲淹不得志时,夏竦见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时,保荐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与韩琦成为他的左右手。 章衡闻言嗤笑一声道:“按照这个道理,谁又能够值得文正二字?范相公因为提拔他的人夏竦没有文正谥号因此不能得文正谥号,那李文正的老师也不是文正谥号,那李文正是不是不能得文正谥号了?”(本章完) 第(3/3)页